诉讼离婚的流程是什么,有哪些规定

关于诉讼离婚的流程是什么,有哪些规定的问题,骆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:
诉讼离婚需要哪些流程
要离婚可以先和对方协商,对方也同意离婚的话,双方可以到民政局协议离婚。
如果不能协议离婚,需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离婚。
诉讼离婚流程:
1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立案大厅或者网上立案。
立案时所需材料:
起诉书、原被告双方身份证、结婚证、其他证据。
2、先诉前调解立案,安排调解员、调解时间。
3、调解不成的,由立案庭发出立案通知书,你凭立案通知书缴纳诉讼费(50-300元)。法院正式受理案件。
4、法院的立案庭受理案件后,将案件移送民事庭,由民事庭进行审理。
5、民事庭受案后,向另一方发出传票,要求其在某个时间到庭应诉。同时,法院也通知你到庭参诉。
6、双方到庭后,由法院进行调解。
7、调解不成的,法院通过开庭审理,作出准予离婚或不准予离婚的判决。
注意:离婚案件的调解贯穿整个诉讼过程。
【风险提醒】诉讼离婚时有以下风险:
1、诉讼请求不当的风险
诉讼请求不完全,会导致未请求部分得不到审理的风险。
2、不按时交纳诉讼费用的风险
原告起诉、增加诉讼请求或者被告反诉、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、申请审计或评估、提起上诉,若不按时交纳诉讼费用,将导致自动撤回起诉(上诉)或者申请不予支持的后果。
3、不能充分提供证据的风险
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,对于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,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,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的,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不利甚至败诉的后果。
4、不按时提供证据的风险
当事人应当按照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提供证据。超过举证期限提供证据的,该证据不得在法庭上出示,也不得在法庭上质证(对方同意质证的除外),不能作为定案依据,可能导致不利或败诉的风险。
5、开庭不按时出庭的风险
不按时参加法庭审理活动的,原告将承担按撤诉处理的后果,被告将承担缺席审理、无法申辩的后果。
6、不能提供对方足够财产或者财产线索的风险
申请财产保金或者申请强制执行,应当向法院提供被申请人可供保全或执行的财产,不能提供足够的财产线索的,将导致保全不足或者执行不能的后果。
【专家建议】自己起诉不能完全规避风险,可请律师协助。律师作为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,在离婚诉讼中有以下作用:
1、提供法律咨询与帮助专,离婚诉属讼涉及到很多法律专业知识,当事人未必都懂,比如关于夫妻共同财产、子女抚养、损害赔偿、诉讼程序等等。
2、梳理、分析案情,找准案件突破口。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,在诉讼中都有自己的诉求,如何专业地表达出诉讼请求,整个案件的突破口在哪里,这决定了整个诉讼的成败,可以由律师帮助当事人确定。
3、收集证据。有了诉讼请求,还必须有证据了证明自己的主张。尤其作为原告,如果不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,将面临败诉的风险。因此案件需要什么样的证据,如何收集证据,都是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完成的。
4、参加庭审。很多当事人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诉讼经验,在法庭上往往情绪激动、语无伦次,无法有效应对庭审。这个时候律师的作用就比较关键了,律师可以围绕案件争议焦点,陈述本方观点,提供本方证据,驳斥对方观点,指出对方谬误。
【平台优势】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,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、合适的律师,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,3~16分钟获得解答!